三十而立,勇“网”直前!
- 编辑:花说柳说网 - 67三十而立,勇“网”直前!
當周圍的食物供應較少時,螞蟻的返巢率會下降,因此待命者離巢覓食的比率也會跟著下降。
若我們把觀察的區間縮小,可以清楚地發現整個2020年間,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多呈現負成長的狀態,一直到2021年2月份,年增率開始逐月攀高。再進一步把「外食物價指數」挑出來,則會發現儘管逐月的年增率皆為正數,但自2021年2月份起,年增率卻是低於總指數。
因此,相同產品的價格採取外送與店內不同價,是餐飲業者最直接反映佣金(或部份佣金)的手段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把食材「送」到家:長通路提高終端產品售價,自己煮不可能比較省 在「通路管理」的領域中,有一條守則:當通路越長(或者稱通路階層越多),產品製造商對於末端產品價格的控制力越弱。姑且不論消費者去傳統菜市場買菜所獲得的心理滿足,我們可以用通路長度來理解,去傳統菜市場買食材原料是合乎理性的行為,簡言之:就是比較便宜江啟臣最近政治動作不少,先是送花同時鑲嵌藏頭詩諷刺行政院防疫不力,希望吸引媒體鎂光燈關注。因為明眼人都知道,江的政治語言都是衝著黨主席選舉而來,他越泛政治化或是無限上綱,就意味選情的告急。
這幾個藍營執政縣市疫情趨緩,而且現有疫苗施打狀況有待提升,更讓外界搞不懂地方政府加購疫苗的動機與意義是什麼? 然而,國民黨中央始終沒透露預算從何而來,施打對象為何,更引發「地方出錢但其財政負擔頗重,國民黨買單似有小金庫,回贈中央多此一舉」的眾多爭議。然後又聯合國民黨地方縣市首長運作購買BNT疫苗議題,期待「地方包圍中央」的策略得以奏效。我們該問的問題是:在哪裡採? 理想上,避開「易致災的高風險地區、有人居住的聚落、珍貴野生動植物的棲地、對當地居民生存極為關鍵的水源地」等環境敏感地區是大原則,期待透過國家尺度的空間計畫來指認「可以且適合採礦的區域」,但實務上卻非常複雜與艱難。
Photo Credit: 傅志男 鹿港頂番婆違章工廠散佈農間,農地宛如破布一張。Photo Credit: 營建署簡報 國土功能分區分類。民間團體期待透過有法律指引的國土計劃,能更重新合理分配資源與開發。《國土計畫法》中的探採礦 依經濟部礦務局2021年3月18日的統計資料,目前全台灣有148個礦業權,面積約38115公頃,礦業用地面積約1387公頃,主要分布在3個鄉鎮,其中花蓮有58個、宜蘭有34個、苗栗有27個。
但地球公民在追蹤國土計畫的六年間,遺憾地發現,在現行制度下,許多國土計劃依然無法解決某些環境問題。2009年,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,小林村在大規模土石崩塌下滅村。
然而現況下,國土計畫卻仍難以達到合理分配資源的目標,如積極保護重要農業生產環境及基礎設施,避免零星發展,尊重及保存其傳統文化、領域及智慧。還有,明文要求部門計劃會同空間計畫主管機關規劃,期望解決部門計畫強勢輾壓空間計畫的問題,如著名的苗栗大埔毀田事件。部分特別法仍凌駕國土計畫,架空永續經營精神 文:吳沅諭(「地球公民基金會」研究員) 1997年位於汐止山坡地保育區的巨大「老丙建」──林肯大郡──八棟大樓坍方,至少20人死亡。還有,《海岸管理法》雖是特別法,但長期失靈之下,反而造成台灣沿海岸的國土治理真空。
另外,使用許可限制了變更產業用地的機會,反而造成各地方政府在未有明確的發展定位下,使勁圈地,保有未來變更用地的可能⋯⋯ 這些環境問題並非不能調適,政府各部會更應該設法思考各方皆能接受的解方,否則國土計畫將會失去本身訂立的意義。2015年,在立法院難產20多年的《國土計畫法》終於三讀通過,民間團體滿心期待國土計畫終於能一掃過去《區域計畫法》時期的土地紊亂使用。2008年,在眾人驚呼之中,廬山溫泉綺麗飯店順著洶湧大水沖刷應聲倒下。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礦業權與礦業用地示意圖。
Photo Credit: 台南社大 森林變崩塌地,嘉義縣阿里山鄉太和村檳榔茶園混種極大崩塌山坡。國土計畫不能解決的問題:部門計劃仍掌握國土的變更大權 好的國土規劃,能解決資源分配不均、縮減城鄉差距與加強國土保育,舉凡地價飆升、缺地、缺水與能源調配等,都與國土規劃息息相關。
在說明為何艱難前,必須先說明採礦的申請流程和法律上的幾個名詞。採礦是把地表的植被、土壤都移除後開挖岩層,可以說是當代極具毀滅性的開發行為之一,採掘後的殘壁只能透過「植生復育」,用數十年、百年的尺度慢慢等待恢復,過程中的風險的掌握與評估付之闕如。
2021年4月15日,各縣市國土計畫已經核定,為每一寸國土訂定至少五年以上的發展規劃,在這歷史性的一刻,需要藉由國土計畫機制去看看那些目前國土計畫難以解決、卻不可忽視的國土議題。眾人之所以期盼國土計畫,是《國土計畫法》的通過終於讓國土計畫成為最上位的法定空間計畫,相關的法律定性也從「指導」轉變為「遵循」,具有更強的法律強制力。另外,也解決了《區域計畫法》時期存有的「用地變更突破分區管制」制度性問題。若礦業權到期則需要透過「展限」來延長期限,最長一次是核准20年。與區域計畫時期的「開發許可制」不同,國土計畫之後會透過「使用許可制」,從此避免農業區內開闢大片工業用地。若依目前各縣市公告的國土功能分區,陸地上的礦業權(扣除石油天然氣礦種),位於國土保育區約15147公頃(75.9%)、農業發展區約4074公頃(20.4%)、城鄉發展區約232公頃(1.2%)、海洋資源區約2公頃(0%)、未定分區的則有504公頃(2.5%)。
哪裡適合採礦? 雖然礦石開採會造成土地的嚴重破壞,但在生活中礦產的利用卻無所不在,例如:蓋房子需要使用的水泥、手機螢幕的原料矽、陶瓷碗盤使用的瓷土、公園桌椅常用的蛇紋石等,這些日常用品的原料都是礦產,因此人類生活還難以脫離採礦但地球公民在追蹤國土計畫的六年間,遺憾地發現,在現行制度下,許多國土計劃依然無法解決某些環境問題。
2015年,在立法院難產20多年的《國土計畫法》終於三讀通過,民間團體滿心期待國土計畫終於能一掃過去《區域計畫法》時期的土地紊亂使用。然而現況下,國土計畫卻仍難以達到合理分配資源的目標,如積極保護重要農業生產環境及基礎設施,避免零星發展,尊重及保存其傳統文化、領域及智慧。
2021年4月15日,各縣市國土計畫已經核定,為每一寸國土訂定至少五年以上的發展規劃,在這歷史性的一刻,需要藉由國土計畫機制去看看那些目前國土計畫難以解決、卻不可忽視的國土議題。採礦是把地表的植被、土壤都移除後開挖岩層,可以說是當代極具毀滅性的開發行為之一,採掘後的殘壁只能透過「植生復育」,用數十年、百年的尺度慢慢等待恢復,過程中的風險的掌握與評估付之闕如。
與區域計畫時期的「開發許可制」不同,國土計畫之後會透過「使用許可制」,從此避免農業區內開闢大片工業用地。還有,明文要求部門計劃會同空間計畫主管機關規劃,期望解決部門計畫強勢輾壓空間計畫的問題,如著名的苗栗大埔毀田事件。部分特別法仍凌駕國土計畫,架空永續經營精神 文:吳沅諭(「地球公民基金會」研究員) 1997年位於汐止山坡地保育區的巨大「老丙建」──林肯大郡──八棟大樓坍方,至少20人死亡。Photo Credit: 傅志男 鹿港頂番婆違章工廠散佈農間,農地宛如破布一張。
另外,使用許可限制了變更產業用地的機會,反而造成各地方政府在未有明確的發展定位下,使勁圈地,保有未來變更用地的可能⋯⋯ 這些環境問題並非不能調適,政府各部會更應該設法思考各方皆能接受的解方,否則國土計畫將會失去本身訂立的意義。國土計畫不能解決的問題:部門計劃仍掌握國土的變更大權 好的國土規劃,能解決資源分配不均、縮減城鄉差距與加強國土保育,舉凡地價飆升、缺地、缺水與能源調配等,都與國土規劃息息相關。
首先,開發方必須先取得「具有空間範圍和時間年限的礦業權」,並在此礦業權範圍中將欲採礦的土地申請成為「礦業用地」,得到許可後才能採礦。2009年,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,小林村在大規模土石崩塌下滅村。
Photo Credit: 營建署簡報 國土功能分區分類。若依目前各縣市公告的國土功能分區,陸地上的礦業權(扣除石油天然氣礦種),位於國土保育區約15147公頃(75.9%)、農業發展區約4074公頃(20.4%)、城鄉發展區約232公頃(1.2%)、海洋資源區約2公頃(0%)、未定分區的則有504公頃(2.5%)。
哪裡適合採礦? 雖然礦石開採會造成土地的嚴重破壞,但在生活中礦產的利用卻無所不在,例如:蓋房子需要使用的水泥、手機螢幕的原料矽、陶瓷碗盤使用的瓷土、公園桌椅常用的蛇紋石等,這些日常用品的原料都是礦產,因此人類生活還難以脫離採礦。我們該問的問題是:在哪裡採? 理想上,避開「易致災的高風險地區、有人居住的聚落、珍貴野生動植物的棲地、對當地居民生存極為關鍵的水源地」等環境敏感地區是大原則,期待透過國家尺度的空間計畫來指認「可以且適合採礦的區域」,但實務上卻非常複雜與艱難。還有,《海岸管理法》雖是特別法,但長期失靈之下,反而造成台灣沿海岸的國土治理真空。另外,也解決了《區域計畫法》時期存有的「用地變更突破分區管制」制度性問題。
從現在開始,國土計畫已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。在說明為何艱難前,必須先說明採礦的申請流程和法律上的幾個名詞。
Photo Credit: 台南社大 森林變崩塌地,嘉義縣阿里山鄉太和村檳榔茶園混種極大崩塌山坡。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礦業權與礦業用地示意圖。
眾人之所以期盼國土計畫,是《國土計畫法》的通過終於讓國土計畫成為最上位的法定空間計畫,相關的法律定性也從「指導」轉變為「遵循」,具有更強的法律強制力。2008年,在眾人驚呼之中,廬山溫泉綺麗飯店順著洶湧大水沖刷應聲倒下。